期刊简介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本刊是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医药卫生类月刊。坚持科学性、实用性和可读性,突出报道常见病、多发病和创伤防治、防护技术和临床经验,以军民兼顾,面向基层为办刊特色。先后荣获中国人民解放军期刊奖提名奖、全军优秀医学期刊奖和北京市优秀科技期刊全优奖。为中国生物医学类核心期刊,在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》中被确认为全国特种医学和综合性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,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》来源期刊。被《中国期刊网》、《中国学术期刊(光盘版)》《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摘数据库(CMCC)》、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(SWIC)》全文收录。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点击详情 >

主管单位: 总后勤部卫生部

主办单位: 人民军医出版社

出版部门: 《人民军医杂志》编辑部

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: ISSN 1000-9736

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: CN 11-2657/R

邮发代号:

出版周期 月刊

创刊时间 1950

出版地区 北京

出版地区 北京

订购价格 180.00

杂志荣誉 荣获中国人民解放军期刊奖提名奖

电子信箱: mlunwen@163.com或mlunwen@126.com

首页>人民军医杂志
  • 杂志名称:人民军医杂志
  • 主管单位:总后勤部卫生部
  • 主办单位:人民军医出版社
  • 国际刊号:1000-9736
  • 国内刊号:11-2657/R
  • 出版周期:月刊
期刊荣誉:荣获中国人民解放军期刊奖提名奖期刊收录:知网收录(中), 维普收录(中), 统计源核心期刊(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), 国家图书馆馆藏, 万方收录(中), 上海图书馆馆藏
人民军医杂志2003年第4期文章
  • 年轻人急性心肌梗死的特点

    急性心肌梗死(AMI)发病率近年有明显增高趋势,且随年龄增加而增高.对老年人,AMI无论是基础还是临床都有较多研究,一般都能及时诊治,但对于年轻人AMI(<40岁)国内研究较少,且往往与非心脏疾患相混淆,以至延误病情.作者就年轻人AMI特点作一综述,以利于其诊治.......

    作者:谭家余 刊期: 2003- 04

  • 药物流产与吸宫术对再妊娠分娩并发症的影响

    人工流产(吸宫术)作为非意愿性妊娠后的补救措施沿用已久,而药物流产在我国经近10年的临床应用,其疗效也得到充分肯定.......

    作者:郑霞;王芳;崔莉;舒朝波 刊期: 2003- 04

  • 脑出血微创钻颅后高压氧与非高压氧综合治疗效果比较

   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因操作简便、安全有效而被广泛应用.1998年12月~2002年5月,我们采用微创钻颅引流后,行高压氧(HBO)治疗脑出血30例,并与非高压氧组比较,前者效果满意.......

    作者:程晋成;王水平;孙乃中;沈月萍 刊期: 2003- 04

  • 静脉溶栓救治急性心肌梗死22例

    人体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(rt-PA)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(AMI)成功率82%左右[1].......

    作者:宋远民;郑瑾;吕泉江;李兵 刊期: 2003- 04

  • 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15例

    1999年12月~2002年8月,我们用胺碘酮治疗冠心病伴严重心律失常15例,取得较好疗效.......

    作者:刘慧琴 刊期: 2003- 04

  • 穿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149例

    1999~2001年,我们应用YL-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149例,效果良好.......

    作者:张文坡;张松林;卢进发;王文犀;王新亮;郭立刚 刊期: 2003- 04

  • 胸腺瘤46例

    胸腺瘤是较常见的纵隔肿瘤,除依据病理检查明确良性或恶性外,主要取决于术中所见.部分合并肌无力者预后不易估计,故近年来受到关注.......

    作者:宋宇宏;张国平;李险波 刊期: 2003- 04

  • 反应性精神障碍病人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变化

    1999年6月~2001年6月,我们检测了反应性精神障碍21例的免疫球蛋白值,并与正常健康对照组比较,前者血清IgG及IgM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.......

    作者:梁芝国;潘国忠;罗维肖;黄志诚 刊期: 2003- 04

  • B超误诊早期异位妊娠9例

    B超在诊断异位妊娠中起重要作用,但诊断早期异位妊娠仍时有偏差.现将早期异位妊娠9例的误诊情况分析如下.......

    作者:赵树伟;黄亚青 刊期: 2003- 04

  • 经皮椎体成形术研究进展

    经皮椎体成形术(percutaneousvertebroplasty,PVP)与经皮脊柱后凸成形术(percutaneouskyphoplasty,PKP)是近年来脊柱外科的一项新型微创技术,该技术经皮向压缩骨折椎体内注入骨水泥等新型填充物,从而增强骨折椎体的稳定性,减轻疼痛.以下就其研究进展予以综述,供同行参考.......

    作者:欧陕兴 刊期: 2003- 04